首先,国际经贸形势和格局,需要中俄经贸走廊。
11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南美的两场演讲中,集中阐述了对下一阶段亚太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构想和倡议。在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的背景下,这两场演讲也预示着未来国际经贸格局新的趋势和风向:中国将越来越主动的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两次演讲都特别强调了一件事:反对保护主义。这是为国际经贸合作定下来总基调:开放、合作将只会往更深入、更多元、更立体的方向发展,而不能倒退、封闭。
在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的背景下,唯有更加持续、深入、更加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才能捕捉发展新机遇,创建发展新优势。
而持续、深入、坚定的开放,需要更多的通道和平台,而包括南美、中俄经贸走廊、中韩等等,都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升级,需要中俄经贸走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开始,继而实施沿江、沿边开放,逐步形成了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深入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了中国下一阶段对外开放战略核心内容,而在战略落地过程中,“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中国三大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尤其是,“一带一路”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新的发展逻辑: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因此,加快中俄经贸走廊在内,沿边开放步伐,推进沿边重点地区与周边国家深化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东西共济、海陆并举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内在要求。
第三,中蒙俄三方合作现状及升级需求,需要中俄经贸走廊。
一方面,从现状看三国间产业互补性较强,三国目前的发展状态、彼此合作的契合度极高,相互也极为匹配,各有所长。
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全方位加强合作成了必选之选,三方合作无论是平台还是内容,都需求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一个多边合作规划纲,中蒙俄经济走廊从规划到启动,都带有极强的先行先试的示范节点意义。
而对于下一步,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建议,两天大会期间,各路专家讲了不少内容。
第一,把握一个原则:共赢和共享发展,是最高原则。
前阵子,马云在谈到一带一路时,有一个说法挺有意思:“如果以前的全球化,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是以获得资源,廉价劳动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为主的话,那么我肯定相信未来的“一带一路”所发动的,所引起的全球化,应该是为当地创造就业,为当地做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这也就是马云所称的,“一带一路”是中国担当起世界责任的机会,也是中国希望做一些事情,由中国参与、制定的未来国际经贸新秩序应该“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加透明”。
韩国、意大利、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机构代表和客商代表也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即首先,未来合作空间会非常大;其次,未来将从相对单方面的技术输出,到双方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所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总原则:“构建平等协商、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
第二,打造一套体系:产业园平台+产业集群培育+金融、物流等配套。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落地过程中,以产业园为支点,“点轴带动”正在成为新的国际产业合作趋势。而这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方面,通过打造跨境产业园等园区平台,为三方合作搭建“桥头堡”,进而以点带面、辐射全局;另一方面,以产业链为纽带,鼓励三方企业,抱团出击,从而汇集企业优势资源,促进企业上下游间的联合,协调跨行业间的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