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6日上午,随着机车汽笛的一声长鸣,载有41车集装箱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缓缓从西安铁路局新筑车站出发,一路向西,开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是继西安至华沙、西安至汉堡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以西安为起点开行的第三条中欧班列运输线路。
这趟西安至俄罗斯的中欧班列共有41车,装载了41个集装箱,货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家居灯饰、饮水机、铝型材、服装、电子设备等。班列从西安出发后,经由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终点到达俄罗斯莫斯科。全程7423公里,计划运行时间11天左右,进一步拉近了西安与欧洲各国的距离。如果走海运大约需要45天,中欧班列能够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对内陆企业而言,这就大大减少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停转换的经济成本。
陕西不沿边、不靠海,应该说在发展对外贸易方面没有什么地理优势。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找到了新的机遇。比如陕西在法兰克福设立了海外仓库,为中欧班列建立了“欧洲基地”;还与欧洲的三家物流运输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利用他们在欧洲的运输网络,把通过中欧班列运载的货物快速分拨到荷兰、法国、西班牙、捷克等地,打造全球化、高效能的国际物流与贸易服务新通道;陕西与德国帕希姆机场签署合作协议,使帕希姆-西安货运航线与已开行的西安-汉堡的中欧班列相结合,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未来随着中欧班列运行的进一步常态化,不仅可以使更多企业借助中欧班列的通道实现货物的国际贸易,更有助于实现优势产能的对外转移,进一步扩大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影响力,为今后其他产品对外出口奠定基础。